滾塑原料多為粉末形狀,而粉末的表觀密度比較低,其體積要比結晶后的體積大三倍左右。因此,為了使原料粉末在滾塑時能充分地到達每一個內嵌表面,就需要在滾塑制品的壁與壁之間留下至少三倍壁厚的足夠空間。
也就是說,滾塑制品的壁與壁之間的間隔距離即使達到平均壁厚的三倍時,其間充滿的粉料在熔融后也只是剛好成為兩壁。而這種粉料充滿空間的間隔在滾塑時容易引起粉末架橋,從而阻礙粉末自由地流向模腔的其他部位。這樣制品的某些部位就會出現壁厚不均勻的情況,架橋區域也會造成局部增厚。
增厚部位會造成內部孔隙和外部縮痕。這些增厚部位受熱時間長且比周圍薄壁部位收縮大,這將導致產生內應力和變形增大。因此,為了避免上述這些不良情況的出現,滾塑制品兩壁面的間距設計越大越有利于原料的流動,一般至少要達到平均壁厚的四到五倍。